一、实验室基本情况

新疆动物临床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建立于20187月,面积4018.26平方米,设备总值3100余万元;其中单台仪器20万元以上的设备有28台,已建成面向全疆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和预约平台,共享率100%,设置动物疾病诊断与检测实验室、动物疾病治疗与药物研发实验室、动物疫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实验室、动物影像与功能医学实验室、动物生殖医学与产科临床实验室、中兽医学与传统医药开发实验室、动物营养与代谢性疾病实验室、野生动物与特种动物医学实验室、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实验室、动物临床诊疗技术与外科手术中心、动物医学教育与技术推广中心等多个平台。本实验室依托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教学科研平台14个,先后与疆内外24家宠物医院、9家科研院所、7个兽药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联合开展科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服务工作,建成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”5个、自治区产学研示范基地5个、校级产学研示范基地和专业实践基地58个,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平台支撑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

在科研成果方面,重点实验室围绕畜禽、伴侣动物、野生动物、水生动物常见疾病与重大疫病,在诊断技术研发、临床治疗及救助、新型兽药研发、繁殖育种、胚胎工程、种质资源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丰厚成果。近三年主持各类科研项目68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、省部级25项、厅局级项目11项、横向课题21项,立项科研经费2373.05万元,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773.5万元、横向科研经费599.55万元。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85篇,其中SCI收录文章30篇、中文核心期刊55篇,授权发明专利14项,颁布地方标准4部,主/参编专著12部。尤其成功研发出针对犊牛肺炎、犊牛腹泻等快速诊断技术和试剂盒5个,提升疫病检测的效率5倍以上,提供准确性100倍以上。在中兽药研发领域,基于新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,开发出8种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中兽药制剂,能有效防治犊牛腹泻、犊牛肺炎、乳房炎、腐蹄病、繁殖障碍等临床常见疾病,为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养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在人才培养方面,实验室依托自身的科研平台、动物中心医院和师资力量,开展高层次临床兽医人才培养、小动物医师继续教育、宠物医院及基层兽医人员培训,为兽医临床医学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。通过与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、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、疆内外动物医院、大型养殖场合作建立实习基地,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临床诊疗技能,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。近三年培养本、硕、博高层次兽医人才1110人,毕业就业率95%,留疆率高达80%,赴南北疆基层一线就业率26%。同时,实验室还定期举办基层兽医和宠物医疗技术培训班,为在职兽医提供进修机会,提升专业水平。近三年开展基层兽医和宠物医疗培训班12场次,培训技术人员520余人次。实验室还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,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,有效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,提升了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。近三年邀请疆内外知名专家讲学56人次,开展讲座、座谈和学术交流活动220余学时。

在技术研发方面,实验室针对宠物常见疾病,如皮肤病、肿瘤疾病、心脏疾病、传染病等,开展诊断和治疗技术研究。研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案,提高疾病的治愈率;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技术,如宠物专用的CTMRI等影像学设备,以及微创手术技术,提升宠物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。此外,实验室还致力于建立动物临床医学在线诊疗平台,建成兽医来了”“动物疾病防治互联网+’综合服务平台,常驻临床诊疗技术人员和兽医师26人,开展在线问诊、会诊及技术指导,每年通过在线诊疗平台咨询和指导1200余次,将有效提升新疆兽医临床医学的综合水平。

二、建设实验室的目的、意义

新疆农业大学动物临床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,紧密围绕新疆畜牧业、伴侣动物、野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等领域的实际需求,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核心,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。通过开展科研创新、人才培养、技术推广和产学研合作等工作,实验室将为新疆动物相关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,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、保护生态环境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。

三、实验室研究方向、主要研究内容

本实验室以新疆畜牧动物、特种经济动物、伴侣动物、野生动物、水生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,围绕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卡脖子问题,在”“研究工作基础之上,利用依托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学科专业优势,建立开放、协作、多领域交叉发展的新疆动物临床医学重点实验室开展畜禽动物、特种经济动物、伴侣动物、野生动物、水生动物的临床诊治、疾病预防及保护救助研究、开发新型诊断技术、创新新型治疗方案、构建远程及在线诊疗平台等相关研究工作,经过7年的建设与改革,现形成以下四个优势特色方向:

研究方向一:畜牧动物疾病诊疗与良种资源保护

主要开展精准诊断技术、绿色治疗技术、良种繁育与种质保护和智慧养殖系统等方向研究。研究内容包括:

精准诊断技术:开发高灵敏度的病原快速检测试剂盒;基于影像学(CT/MRI/超声)构建AI辅助诊断系统,实现疾病早期预警;搭建覆盖全疆的远程诊疗云平台,建立专家-基层兽医-养殖场三级联动机制。

绿色治疗技术:研发中兽药制剂(针对犊牛腹泻、乳房炎等)、噬菌体疗法、基因编辑治疗技术;探索微生物制剂开发与粪菌移植临床转化。

良种繁育与种质保护:本土优良品种(新疆褐牛、哈萨克马)胚胎工程与克隆技术应用;建立家畜种质资源库(精液、胚胎、干细胞冷冻保存体系);体外受精、胚胎移植、性别控制技术产业化。

智慧养殖系统:开发适配骆驼、马等特色动物的专科诊疗方案;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畜牧业疫病动态监测网络。

研究方向二:伴侣动物精准医疗及救助

主要开展精准诊断技术体系、创新治疗技术开发、智慧诊疗平台建设等方向研究,引领技术转化与行业赋能。研究内容包括:

精准诊断技术体系:开发遗传病/肿瘤基因筛查试剂盒(如犬猫癌症早筛Panel);建立单细胞测序、空间转录组分析技术;建立高端影像技术,尤其是应用7T高场MRI、显微CT实现微病变识别、开发AI辅助影像判读系统(自动标注病灶)。建立犬瘟热、猫传腹等重大疫病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试剂盒。

创新治疗技术开发:研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(抗肿瘤、抗炎靶向制剂)、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(CRISPR-Cas9治疗遗传病)等靶向治疗;开展干细胞治疗(建立犬猫干细胞资源库)、组织工程修复技术(软骨、皮肤再生)等再生医学研究;研发基于新疆特色药材的中兽药复方制剂(抗耐药菌、免疫调节)、粪菌移植(FMT)技术等绿色疗法技术和产品;

智慧诊疗平台建设:建设肿瘤中心、心脏病中心、中兽医专科等特色科室,配备野生动物急救移动单元,完善专科医院体系;开发数字化平台,推动兽医来了在线诊疗系统(年服务≥1200例)运行,开发宠物电子健康档案云管理系统;

技术转化与行业赋能:主导制定《伴侣动物专科诊疗规范》等地方标准;年举办基层兽医技术培训≥8场(覆盖500人次);与20家动物医院共建技术转化示范基地。

研究方向三:野生动物疫病防控与种质资源

主要开展野生动物疫病防控与救助、种质资源保护工程、濒危物种人工繁育、生态保护协同等方向研究。研究内容包括:

疫病防控与救助:构建边境地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候鸟携带疫病迁徙监测网络(重点防控人畜共患病);开发便携式野外急救装备与长效麻醉剂;

种质资源保护工程:建立新疆珍稀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库(涵盖基因库、细胞库、胚胎库);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复活濒危物种;

濒危物种人工繁育:研究珍稀动物(天山雪豹、普氏野马、北山羊、野骆驼等)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技术;建立野生动物生殖细胞冷冻库(精液、卵母细胞、胚胎超低温保存);

生态保护协同:联合自然保护区开展种群健康管理,建立野生动物健康监测预警系统;开展公众科普教育与保护基地建设。

研究方向四: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与种业创新

主要开展新疆特色水生动物性状基因功能研究、疫病绿色防控、高效养殖技术、濒危物种保护等方向研究。研究内容包括:

新疆特色水生动物性状基因功能研究:开展鱼虾优良性状基因功能研究,挖掘抗病基因、生长关联标记基因等,基于分子育种技术开展抗病、抗逆等良种选育研究,实现全人工繁殖技术突破,优化人工授精和孵化调控技术;

疫病绿色防控:开展冷水鱼虾重要病原调查研究,建立相关病原资源库,构建重要病原快速检测技术;开发噬菌体生物制剂及中草药替抗产品,筛选益生菌、复合菌剂、中药替抗制剂等;构建鱼病AI诊断系统(病理图像自动识别);开发物联网技术开展养殖水体水质动态调控,实现重要疫病的即时预警和及时诊治;

高效养殖技术:构建循环水养殖、生态养殖、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,有效提升新疆渔业潜能;构建多营养层级养殖系统,开展技术推广与示范应用。

濒危物种保护:针对高经济价值、濒危水生动物,如江鳕、白斑狗鱼、窄螯螯虾等,开展重要冷水性鱼虾种质资源库建设,收集和保存鱼虾精液、胚胎干细胞系、生殖干细胞系等细胞库、基因库、活体库、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。

四、研究队伍

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,现已拥有一支学历、职称、年龄结构合理、学术造诣较高以及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、培养人才经验的动物临床医学人才梯队。团队结构科学合理,人才实力雄厚:现有实验室人员49人,其中固定人员32人,客座人员21人。固定人员高级职称12人(占比37.5%)、中级职称20人(62.5%)。高层次人才聚集:博士生导师9人、硕士生导师17人,具有博士学位24人,占比75%,具有境外留学访问经历6人,平均年龄40岁,年龄梯队与知识传承优势显著,形成了以资深专家引领、中青年骨干为主力、老带新机制顺畅的活力格局。近五年重点实验室共引进优秀博士13人。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、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、自治区先进工作者、开发建设新疆奖章、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、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能手等荣誉12人次;任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2人次,全国分会副理事长5人次,常务理事8人,理事7人。

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中国农业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、新疆畜牧科学院、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知名专家和技术总监担任,设主任1人、副主任2人、成员4人。